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

[介紹] 彩色寶石大全,如何判斷天然石種類-紫色寶石篇


烏拉圭紫水晶手珠 10MM NO.B01

  市面上紫色寶石眾多,大多價值不斐,價差甚大,要怎麼用 "看" 的辨別呢?
 
  你知道嗎?
 
  只要有手機就能判斷這是哪種天然石囉!
 
  用手電筒觀察,不同寶石的不同內含物與光澤,是簡易的判斷方式!

  如果你不確定手上的紫色寶石是哪種礦石,看這篇就對了!
 
  本篇收錄20種常見的紫色寶石:

  1. 紫羅蘭翡翠(Mauve Jadeite)
  2. 紫玉髓
  3. 紫瑪瑙(Purple agate 或 lavender agate)
  4. 紫水晶(Amethyst)
  5. 紫色螢石(Purple Fluorite)
  6. 紫色尖晶石(Spinel Purple)
  7. 紫碧璽(Siberite)
  8. 紫鋰輝石/孔賽石(Kunzite)
  9. 紫色磷灰石/氟磷灰石(Fluorapatite)
  10. 摩根石(Morganite)
  11. 紫色石榴石(Garnet)
  12. 紫龍晶(Charoite)
  13. 舒俱徠石(Sugilite)
  14. 紫方鈉石(Hackmanite)
  15. 亞歷山大石(Alexandrite)
  16. 紫色珍珠
  17. 塔菲石(Taaffeite)
  18. 丁香紫玉
  19. 紫色磷鐵礦(Phosphosiderite)
  20. 紫袍玉


事前準備:


 白光的強光手電筒,或白光的手機手電筒。

 
 *手機手電筒必須是白光,有些手機是黃光,黃光會有色差,黃光不能用哦。

 *強光手電筒跟手機手電筒的差別。
 
  強光手電筒的穿透性不如手機手電筒,使用時必須直接按在寶石上,才能看到寶石內的紋路與內含物。

  手機手電筒在近距離時,集中性較強,若直接貼在寶石上,很容易因為光太強,反而看不到寶石內的紋路。
 
  使用手機手電筒,先將光源貼在寶石上,若看不到寶石內部的紋路或內含物,請將光源慢慢移開到能看清楚為止。(通常約半個手指寬)




如何判斷常見的天然石:


 1. 紫羅蘭翡翠(Mauve Jadeite)-


  *紫羅蘭翡翠是翡翠(緬甸玉)的一種,也被稱為紫翠或春色翡翠。

  *硬度6.5~7,半透明到不透明,具翠性,顏色多分佈不均。

  *一般市售的紫羅蘭翡翠有見光死的特性。

   什麼是"見光死"?(紫羅蘭紅紫

   室內燈下紫色濃郁鮮明,在室外整體發白。
 
   因紫羅蘭種翡翠通常透度低,白底在強光下反光明顯,因此在自然光下通常發白。


  *透光果凍感,通常有玉髓特殊的水波紋、龜甲紋與帶狀紋理。

俗稱紫玉,紅紫色、暗紫色、白紫色都有,不透明到半透明,硬度6~8,隱晶石英礦物。

 3. 紫瑪瑙(Purple agate 或 lavender agate)-


  *紫瑪瑙,不透明到半透明,硬度6~8,隱晶石英礦物。(圖片來源

  *瑪瑙和玉髓是同種礦物,瑪瑙是有特殊紋理的玉髓。(紫黃玉髓 年年有魚墜子 CB1紫瑪瑙


 4. 紫水晶(Amethyst)-


  *紫水晶(Amethyst),也稱作紫石英,是水晶的紫羅蘭色變體。

  *玻璃光澤,透明至半透明,硬度7,具有紫紅色和藍紫色的二色性,圓珠難以觀察。

  *天然紫水晶多少有棉絮,透光時,可看到細小橫紋或柳絮狀物質。

  *天然紫水晶多有明顯色帶(顏色分布不均)。

  紫水晶在高溫照射下會退色,不可用日光淨化,也請遠離高熱家具(烤箱、電鍋、浴室蒸氣)。

也稱作紫石英,是水晶的一種紫羅蘭色變體,玻璃光澤,透明至半透明,硬度7,具有紫紅色和藍紫色的二色性。



 5. 紫色螢石(Purple Fluorite)-


  *紫螢石(Purple Fluorite),又稱氟石、紫幽靈,主要成分是氟化鈣。

  *玻璃光澤,透明至微透明,硬度4。(圖片來源

  *顏色常呈條帶狀分布,具有摩擦發光之特性。

又稱氟石、紫幽靈,主要成分是氟化鈣,玻璃光澤,透明至微透明,硬度4,顏色常呈條帶狀分布,具有摩擦發光之特性。



延伸閱讀:
[介紹] 如何分別紫水晶與紫色螢石



 6. 紫色尖晶石(Spinel Purple)-


  *紫色尖晶石,鎂鋁氧化物,常與紅寶石伴生,硬度7.5~8,比重3.54~3.63。

  *無二色性,顏色均勻。(圖片來源

  *尖晶石依照產地不同,有不同的包體特徵,包體須用顯微鏡觀察。

   緬甸尖晶石包體為密集的8面體負晶,分布類似汽水氣泡。

   坦尚尼亞尖晶石包體分布類似玻璃刮痕,或排列整齊的雨刷水珠。

   越南尖晶石包體分部為網狀四邊形。

   塔吉克斯坦尖晶石包體為扁平、針狀或彗星狀。

  真實包體樣貌,請看此連結:https://www.gia.edu/search/media?q=Spinel%20Inclusion




 7. 紫碧璽(Siberite)-


  *紫碧璽,別名紫色電氣石、願望石、辟邪璽,硬度7,比重2.9~3.2。(圖片來源

  *紫色碧璽大多是類似桃紅色的帶紅品種,沒有純正的紫色。

  *碧璽(Tourmaline)含有可見管狀包裹物,肉眼可見的冰裂狀。(圖片來源

  *碧璽具強二色性(可明顯看見兩種不同顏色),圓珠難以觀察。

  *大部分碧璽無螢光,唯粉紅色、紅色碧璽在紫外光下可能出現弱紅色、弱紫色的螢光反應。




 8. 紫鋰輝石(Kunzite)-


  *紫鋰輝石,又稱孔賽石,是矽酸鹽礦物,玻璃光澤,透明至半透明,具二色性,硬度6.5~7.5,比重3.02~3.32。

  *紫鋰輝石是鋰輝石內含錳元素,大部分表現出淡紫色、粉紅色,也有少數能達到艷麗的紫羅蘭與紫紅色。

  *紫鋰輝石含有可見管狀包裹物,肉眼可見的冰裂狀。(圖片來源

  *紫鋰輝石具特殊的螢光效果。
   在長波紫外光(365nm)下呈中強的粉紅色至橙色螢光。
   在短波紫外光(253.7nm)下呈現弱螢光。
   在陽光照射後轉移到暗處,會短暫發出螢光。

  *紫鋰輝石顏色不穩定連曬10天太陽就會退色高熱下1小時會急速退色請遠離高熱家具(烤箱、電鍋、浴室蒸氣)。





 9. 紫色磷灰石(Fluorapatite)-


  *紫色磷灰石,又稱氟磷灰石,是磷酸鹽礦物。

  *玻璃光澤到蠟狀光澤,透明至不透明,具二色性,硬度5,比重3.1~3.2。

  *磷灰石溶於鹽酸,打掃時務必取下。



 10. 摩根石(Morganite)-


  *摩根石是一種矽酸鹽礦物,綠柱石的一種,玻璃光澤,透明至半透明,具二色性,硬度7.5~8,比重2.6~2.9。

  *不同顏色的寶石級綠柱石有不同的稱呼。
   其中粉紅色、淡橙色、淡紫色的綠柱石,特稱為摩根石。(圖片來源

  *摩根石是因內含錳、鋰、銫元素,表現出淡紫色、粉紅色的綠柱石變體。

  *做成圓珠的摩根石,通常有肉眼可見的棉絮與冰裂。(圖片來源





如何分辨尖晶石、碧璽、鋰輝石(孔賽石)、紫色磷灰石(氟磷灰石)、摩根石:


  *磷灰石是莫氏硬度5的標準礦物,可被硬度6的玻璃劃傷。
   其他寶石硬度都在7以上,玻璃無法劃傷。

  *尖晶石比重高達3.5,其他寶石基本不超過3.5,可用比重法將其區分。

  *比重在3~3.5間是碧璽或鋰輝石(孔賽石)

  *比重小於2.9的是摩根石

  *碧璽一般無螢光反應,唯粉紅色、紅色碧璽在紫外光下可能出現弱紅色、弱紫色螢光。

   而鋰輝石(孔賽石)
   在長波紫外光(365nm)下呈中強的粉紅色至橙色螢光。
   在短波紫外光(253.7nm)下呈現弱螢光。
   在陽光照射後轉移到暗處,會短暫發出螢光。(需承擔退色風險)


 11. 紫色石榴石(Garnet)-


  *石榴石是矽酸鹽礦物,玻璃光澤,透明至半透明,均質體,硬度6.5~7.5。

  *99%的石榴石晶體內部會出現黑點、白棉和針狀包體。(圖片來源

  *紫色石榴石中的頂級品又稱紫牙烏,晶體通透,深紅帶紫,也稱子牙烏、紫鴉烏。

   *玻璃到蠟狀光澤,半透明到不透明,硬度6。(圖片來源

   *紫色和白色纖細的條狀紋路交織在一起,偶有少量深綠色斑狀。

又名查羅石,紫色、白色紫矽鹼鈣石,玻璃到蠟狀光澤,半透明到不透明,硬度6,紫色和白色纖細的條狀紋路交織在一起,偶有少量深綠色斑狀。



 13. 舒俱徠石(Sugilite)-


  *舒俱徠石(Sugilite),千禧之石、蘇紀石、杉石,又稱南非國寶。

  *矽鐵鋰鈉石,玻璃或蠟狀光澤,半透明到不透明,硬度為5.5~6.5。

  *舒俱徠石有紅紫色、藍紫色、粉紅色三種顏色。(圖片1圖片2

  *表面為油畫般的塊狀花紋,常見黑色或藍色的線狀包裹體。

千禧之石、蘇紀石,又稱南非國寶,矽鐵鋰鈉石,帶紋理的紫色玉石,玻璃或蠟狀光澤,半透明到不透明,硬度為5.5~6.5,常見黑色或藍色的線狀包裹體。

延伸閱讀:

[介紹] 舒俱徠石真假-七種舒俱徠石的相似寶石
[介紹] 舒俱徠石真假-兩種舒俱徠石的仿品
[介紹] 紫龍晶與舒俱徠的差別




 14. 紫方鈉石(Hackmanite)-


  *紫方鈉石(Hackmanite),蘇打石的一種,架狀矽酸鹽礦物,硬度5.5~6。

  *玻璃光澤,具脆性,半透明到不透明,有強烈螢光性,會溶於鹽酸與硝酸中,並發生膠凝作用(變成果凍)。

  *紫方鈉石有特殊的光吸收現象。
   暴露於紫外線輻射下時,會加深顏色,從粉紅色到紫色。(圖片來源
   在陽光、人造白光、黑暗中,顏色會淡化。
   有明顯光吸收反應的方鈉石才能被稱為紫方鈉石。






 15. 亞歷山大石(Alexandrite)-


  *亞歷山大石又稱變石,金綠寶石的一種,二色性強,硬度8.5。

  *亞歷山大石有變色效應,在陽光下呈現淡黃綠色和藍綠色,燭光和白熾燈下呈深紅色到紫紅色(圖片來源

  *圖中的鮮豔品項已在市場上絕跡,目前大多是帶暗褐色的品項。


相似寶石-


  1. 紅柱石有棕綠色、淺綠色、棕紅色的三色性,在同一光源下變色,變色效果不分白天晚上

  2. 變色尖晶石與變色石榴石無多色性,亞歷山大石有二色性。

  3. 變色藍寶石,白天藍紫色,晚上紅色。
   亞歷山大石,白天黃綠和藍綠色,晚上深紅色到紫紅色。

  4. 合成藍寶石&合成鋯石(CZ),白天藍色,晚上燭光下紫藍色。

  5. 助熔劑法合成變石,雲羽狀包體;天然亞歷山大石,指紋狀包體和絲狀包體。



 16. 紫色珍珠-


  *紫色珍珠,也稱蚌珠,是一種由軟體動物(主要是牡蠣)生產的硬又圓滑產物。

  *主要成分為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,硬度2.5~4.5。(圖片來源

  *用10倍放大鏡觀察表面,多有瑕點或環帶瑕疵,互相磨擦有砂紙感。

  *珍珠對酸鹼敏感,遇酸起泡,化裝完畢後再配帶,使用結束後須用清水沖洗,並以軟布擦拭。

硬度2.5~4.5,用10倍放大鏡觀察表面多有瑕點或環帶瑕疵,沿著牙峰磨擦有砂感,遇酸起泡。


人工珍珠有下列幾種方法:


 1. 浸泡染色-顏色一致,強光下可見色斑。

 2. 電鍍改色-生長紋不明顯,表面像塑料般光滑。

 3. 薄膜塗層-無生長紋,表面像塑料般光滑。

 4. 貝母仿珍珠-貝母粉壓製或天然貝母打磨而成。
        天然珍珠有同心圓生長紋(像指紋般縝密),貝母有蛋殼般凹凸不平粗糙紋路。
        強光打上珍珠表面,天然珍珠是圓形光暈,貝母珠是平行光暈。

 5. 樹脂仿珍珠-色澤單調,互相摩擦打滑,無生長紋,粒狀結構。

 6. 玻璃仿珍珠-無生長紋,珠核能見氣泡,孔洞大且有毛邊,打孔處貝殼斷口。
        馬約里卡珠(Majorca)是一種高仿玻璃,有很強的彩虹色光暈。(圖片來源



 17. 塔菲石(Taaffeite)-


  *塔菲石(Taaffeite)又稱鈹鎂晶石,硬度8~9,玻璃光澤,透明。

  *顏色有無色、淡綠色、淡藍色、淡紫色、粉紅色、紅色和棕色。

  *1945年首次被發現,產量稀少,目前最大僅10多克拉。(圖片來源

  *與尖晶石極像,差別在於塔菲石具弱雙折射,尖晶石僅有單折射。

又稱鈹鎂晶石,硬度8~9,玻璃光澤,透明,1945年首次被發現,產量稀少,目前最大僅10多克拉。



 18. 丁香紫玉-


  *丁香紫玉是紫色鋰雲母(Lepidolite)的商業名稱,簡稱丁香紫。

  *丁香紫玉由緻密的鋰雲母岩組成,原石呈丁香紫、玫瑰紫、紫羅蘭,故而得名。

  *丁香紫玉硬度約2.5,單晶鱗片狀,玻璃光澤,透明及微透明。(圖片來源




 19. 紫色磷鐵礦(Phosphosiderite)-


  *紫色磷鐵礦(Phosphosiderite)斜紅磷鐵礦,有些商家稱其為情人石。

  *硬度3.5~4,半透明到不透明,玻璃光澤。(圖片來源

  *有桃花紅、紅紫色、粉紅色和紫色,四種顏色。

  *紫色磷鐵礦的條痕顏色為紫紅色。


丁香紫玉與紫色磷鐵礦的差別:


  丁香紫玉,硬度約2.5;紫色磷鐵礦,硬度3.5~4。

  指甲硬度約2.5,指甲能摳傷的是丁香紫玉,摳不動的是紫色磷鐵礦。

  丁香紫玉的條痕是白色,紫色磷鐵礦的條痕為紫紅色,以上方法均屬於破壞試驗

  條痕:礦物在無釉白色瓷板上摩擦,留下的粉末痕跡。



 20. 紫袍玉-


  *紫袍玉,為紫色粘土系列,色澤以紫色為主體,紫、白、粉、黃色相間,故美名為紫袍玉。

  *紫袍玉有多層次顏色,分布均勻,質地緻密,手感粗糙。
 
  *硬度3~3.5,遇水色澤艷麗,且會變得如滑石般滑順。

紫色粘土系列,石中有多層次顏色,分布均勻,質地緻密,手感粗糙,硬度3~3.5度,遇水色澤艷麗,且會變得如滑石般滑順。



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