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二代琥珀 |
.琥珀是什麼?
*琥珀是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化石,硬度2~2.5。
*琥珀依顏色與內容物不同,分成金珀、花珀、血珀、珍珠蜜、綠珀、藍珀、蟲珀。
.琥珀的三種仿品與再製品:
1. 熱熔壓制真琥珀(pressed amber )-
*拿 3MM 以下無法做成任何商品的真琥珀碎塊、粉末,加熱融化,使之凝固為大塊有商業價值的再製琥珀。
*因材料是真琥珀,鹽水法、針刺法、紫外光驗證法,均與未優化琥珀無差異。
*因材料是真琥珀,鹽水法、針刺法、紫外光驗證法,均與未優化琥珀無差異。
2. 包皮琥珀-
*在松香樹脂、柯巴或塑料成品,外部包一層真琥珀。
3. 各種塑膠仿琥珀
4. 乳化玻璃仿琥珀
.九種分辨真琥珀與仿製品的方法:
1. 手感-
2. 味道-
3. 價格-
*目前最最普通的黃珀,一克至少也要台幣一百元,一條手珠至少15公克,也就是至少要台幣1500元。(2017年)
*如果看到低於此價格,說明此件不是從大顆原礦直接加工而成的品項。
4. 外觀-
*正常光下不透明,手電筒照會透光的品項可能是包皮琥珀。
*天然琥珀正常光下也透明,手電筒照非常透光,打光後的透明度跟教堂彩繪玻璃差不多,不會像夜燈。
*要100%確認只能直接燒,等真琥珀外皮燒掉後,若出現明顯香氣或塑膠味,即是包皮琥珀。
*二代琥珀是用真琥珀再造而成,物理性狀與真琥珀相同,僅能從流紋與殘留小塊判別。(圖片來源)
*壓制琥珀放大有時可見漩渦紋,像血絲的流動紋,甚至能看到未融化全的小塊。(壓克力也能做到紅色流動紋)
*早期肉眼或放大鏡可見,現在因工藝進步,粉壓高仿品有時會以雕刻、烤色等其他技巧掩蓋其特徵,僅能送去有信譽的鑑定所確認。
*正常光下不透明,手電筒照會透光的品項可能是包皮琥珀。
*天然琥珀正常光下也透明,手電筒照非常透光,打光後的透明度跟教堂彩繪玻璃差不多,不會像夜燈。
*要100%確認只能直接燒,等真琥珀外皮燒掉後,若出現明顯香氣或塑膠味,即是包皮琥珀。
*二代琥珀是用真琥珀再造而成,物理性狀與真琥珀相同,僅能從流紋與殘留小塊判別。(圖片來源)
*壓制琥珀放大有時可見漩渦紋,像血絲的流動紋,甚至能看到未融化全的小塊。(壓克力也能做到紅色流動紋)
*早期肉眼或放大鏡可見,現在因工藝進步,粉壓高仿品有時會以雕刻、烤色等其他技巧掩蓋其特徵,僅能送去有信譽的鑑定所確認。
5. 鹽水法-(不全面)
*部分塑膠與壓克力,也會在飽和濃鹽水中懸浮。
*若在飽和濃鹽水中下沉,100%是假貨。
*在飽和濃鹽水中懸浮,可能是真貨,也可能是假貨。
6. 螢光測試法-(不全面)
*寶石學的螢光測試必須長波短波一起做。不可以只做一種!
*短波定義為253.7nm,長波定義為365nm。
*真琥珀在短波下無螢光反應或弱螢光反應,少數在長波365nm下有淡螢光反應。
*二代琥珀、壓制琥珀在短波253.7nm下無螢光反應或弱螢光反應,在365nm下有淡螢光反應。
*有些塑膠在長短波下均無螢光反應,有些有螢光反應,塑膠製作成中也可放入螢光劑(想想演唱會螢光棒)。
*結論,真琥珀、二代琥珀、壓制琥珀有相同性狀。
在短波下無螢光反應或弱螢光反應,少數在長波365nm下有淡螢光反應。
塑膠有有反應的,也有沒反應的。
*於2020年在越南富國島最新發現的琥珀,在長波或短波紫外光下均有強螢光反應。
7. 丙酮酒精去光水測試法-(不全面)
*大多數仿品都有經過人工染色,可使用丙酮、酒精浸泡擦拭看會不會掉色。
*真琥珀、二代琥珀、壓製琥珀不掉色,不與丙酮反應。
*柯巴酯在20秒後開始與丙酮反應。
*高仿人造樹酯不掉色。
*會掉色必是仿品或優化品。
8. 火紅針測試法-(破壞性測試法)
**這個方法會把測試物燒個洞,捨不得就別用了**
*拿一隻針,用打火機烤紅針頭後,將針頭插入待測物上,等針頭溫度下降後拉出。
*琥珀或蜜蠟(包含二代琥珀、壓製琥珀),清淡香氣不起泡。
*柯巴或松香脂,會出現可當芳香劑濃度的香氣,且針會融入其中,拔針會像麥芽糖般牽絲。
*塑膠或壓克力,出現塑膠燃燒時的惡臭。
*拿一隻針,用打火機烤紅針頭後,將針頭插入待測物上,等針頭溫度下降後拉出。
9. 內容物狀態-(蟲珀專屬)(不全面)
*琥珀在形成前是樹汁,蟲珀是昆蟲死在樹汁中,被樹汁包覆,再經過億萬年變成的化石。
*因其過程是昆蟲沾黏在樹汁上,才被樹汁包覆,故牠會掙扎、扯斷自己的肢體。
*被樹汁包覆過程中是窒息溺死,在死前會吐出最後一口氣,因此,在蟲頭周圍通常會有小氣泡。
*也有把昆蟲弄死、弄得破碎,塞入挖空琥珀中,再填起來的殘忍作法。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