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收錄
白色真珠、白色異極礦、硬水鋁、白色&無色磷灰石、無色矽鈹石、塔菲石。
硼鋁石、白色葡萄石、白色&無色斜紅磷鐵礦,纖水矽鈣石,絲光沸石等比較少見的有趣礦石。
白色真珠(Pearl):
也稱珍珠、蚌珠,是一種由軟體動物(主要是牡蠣)生產硬又圓滑的產物。
主要是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,硬度2.5~4.5,用10倍放大鏡觀察表面多有瑕點或環帶瑕疵,沿著牙峰磨擦有砂感,遇酸起泡。
對酸鹼敏感,化裝完畢後再配帶,使用結束後須用清水沖洗,並以軟布擦拭。
常見仿品:
也稱水晶珍珠,是玻璃珠外面上漆,無生長紋,孔道內外顏色不一,打孔處易起毛邊,可用小刀將表面塗層刮除,施華洛世奇水晶珍珠是外層上珍珠粉的仿珍珠。
3。 貝母仿珍珠-貝母粉壓製或天然貝母打磨而成;天然珍珠有同心圓生長紋(像指紋般縝密),貝母有蛋殼般凹凸不平粗糙紋路。
---
白色異極礦(Hemimorphite):
硅酸鹽礦物,硬度4~5,玻璃光澤,具強熱電性,遇酸不起泡,但能溶成膠體。
---
硬水鋁(Diaspore):
鋁的氧化物礦物,與軟水鋁石互為同質多像(化學成分同,晶體結構異),玻璃光澤,硬度6.5~7,可作耐火材料,也用來提煉鋁。
寶石級具變色效應與多色性(中~强,紫~藍,淡黃綠,玫瑰紅~暗紅),性脆,小心碰撞,不可用超音波洗滌,不耐酸。(圖片來源)
---
---
無色矽鈹石(Phenakite):
玻璃光澤,摩氏硬度達7.5~8之間,容易與水晶混淆,高折射率也像鑽石或托帕石。
常見無色、黃色、淺紅色、褐色。(圖片來源)
與水晶最明顯的差別在於,矽鈹石有與晶軸平行的生長縱紋,水晶是垂直生長橫紋。
玻璃光澤,摩氏硬度達7.5~8之間,容易與水晶混淆,高折射率也像鑽石或托帕石。
常見無色、黃色、淺紅色、褐色。(圖片來源)
與水晶最明顯的差別在於,矽鈹石有與晶軸平行的生長縱紋,水晶是垂直生長橫紋。
與拓帕石的區別為,拓帕石有與底軸面平行的完全解理。
矽鈹石是比較罕見的寶石,一般是以重量計價。
---
白色塔菲石(Taaffeite):
塔菲石是一種極為稀有的礦物,主要發現於斯里蘭卡的砂礦中,以及坦尚尼亞的南部。
白色硼鋁石(Jeremejevite):
是一種鋁和硼的氟化物聚合礦物,屬硼酸鹽礦物,極度罕見,僅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段和非洲納米比亞、德國艾菲爾山三處若干小礦坑發現。
有白色、無色、藍色三種顏色。(圖片來源)
---
是一種鋁和硼的氟化物聚合礦物,屬硼酸鹽礦物,極度罕見,僅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段和非洲納米比亞、德國艾菲爾山三處若干小礦坑發現。
有白色、無色、藍色三種顏色。(圖片來源)
---
白色葡萄石(Prehnite):
矽酸鹽礦物,有淺綠,灰色,白色,黃色,紅色等顏色,綠色最常見,質量好的葡萄石被稱為「好望角祖母綠」。
硬度6~6.5,多為放射狀的絲狀包體,加熱熔解會發泡,並變成白色玻璃狀。(圖片來源)
矽酸鹽礦物,有淺綠,灰色,白色,黃色,紅色等顏色,綠色最常見,質量好的葡萄石被稱為「好望角祖母綠」。
硬度6~6.5,多為放射狀的絲狀包體,加熱熔解會發泡,並變成白色玻璃狀。(圖片來源)
相似寶石:
冰種翡翠-
葡萄石的光澤相對較弱,有一種朦朧感,類似B貨翡翠的感覺;冰種翡翠是一種通透清澈的光澤。
透光下,葡萄石呈現放射狀結構,內部呈現定向排列;翡翠是交織結構。
葡萄石的密度為2.8~2.9,而翡翠的密度3.33,同體積的翡翠比葡萄石重很多。
---
有些商家稱紫色磷鐵礦為情人石,硬度3.5~4,大部分不透明,玻璃光澤。
顏色有無色、紫色、粉紅色、玫瑰紅、棕黃和藍色。(圖片來源)
原石看起來像有餡料的水晶餃、正在融化的冰塊,或剛長出來的白色蕈類。
---
俗稱兔尾巴、兔尾石、毛毛礦,一種白色或黃色的礦石,硬度5~5.5,常以輻射狀球形集合體出現。
細針狀晶體看似一摸就掉,其實它挺有彈性的,輕碰並不會斷裂喔~
細針狀晶體看似一摸就掉,其實它挺有彈性的,輕碰並不會斷裂喔~
看起來毛茸茸的礦石,自然形態下只有白色或黃色,其他顏色都是染色。
金黃色的,有些廠商稱為黃金沸鈉石,俗稱黃金寶貝蛋。
聚合體遠看很像一堆白色羊毛或香草冰淇淋XD
白色絲光沸石與橘色片沸石共生 |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